6月11日中国教育报(第八版)《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来自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的调查之四》
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
——来自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的调查之四
2019年06月11日 星期二 中国教育报 第八版
美丽壮观的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
增益率高,是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调研时的印象。执行院长田珂博士说,3年前,钟秉林会长再次来院调研,当汇报到学生通过4年学习,学校给予他们在综合素质上“更大的提升空间”时,钟秉林十分肯定地说,这叫“增益率高”。
在中外合作办学进入强调高水平和提质增效的今天,教育增益率是衡量是否提质增效的重要指标。在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发布的《“双一流”大学及学科建设高校育人质量排名》中,有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学生增值是大学育人质量的终极体现。一所大学的育人质量,不是能招收多么优秀的学生,也不是毕业的学生有多么优秀,而是体现在这所大学的每一位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增值。真正值得尊敬的大学,是那些能够给他们的学生通过大学4年的学习带来巨大增值的大学。
这段话,正是吉大莱院20年来在办学效益方面的真实写照。
特色之四
坚持公益公平,提高教育增益,提升发展空间
“在这里生根,在世界开花。”这是吉大莱院校友陈国研的由衷感言。学院刚成立时,她作为首批吃螃蟹的学生,怀着未知走进了这所学院。2003年,作为首届本科毕业生,她曾被直接推荐到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QAM)攻读硕士研究生。随后,她远赴法国,成功申请到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攻读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如今,陈国研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成为莱院众多校友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这个出身于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的校友,当初选择莱院纯粹是一种叛逆,因为高考的“独木桥”太挤,她贸然撞到了这里。她说:“我的成功不是自己的出色才有今天;是莱院的成功,托举着我走向了世界……”
2011年,吉大莱院接待了江苏南通的一个中学校长访问团,在与学生座谈时,一名女生哭诉:在中学时期,她是不受重视的学生,也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但在莱院,教师会很耐心,而且总是会用心发现每个人的特长和优点,并进行表扬和鼓励。
她说,来自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罗伊科比教授,已经70多岁,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对待学生一丝不苟高度负责。一次,在课堂上为了与坐着的学生交流,他居然选择单膝跪地。这种谦逊、平等和爱心,让同学们感动万分。这名学生所反映的,正是吉大莱院人人平等的校园文化,带给学生们的心灵撞击和自尊、自信。
办学初期,中外合作办学一度被蒙上“贵族化”的面纱。而吉大莱院的公益性宗旨和应用型定位,确立了自己始终坚持面向大众、走平民化办学之路的目标,是对国内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补充。“不出国的留学”,吸引了一些有出国意向的学子,满足了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
吉大莱院在学术上践行教育公平,怀揣“聚天下有抱负者而育之”的公平教育理念,始终按照国家教育部门“不低于外方合作院校录取标准”的要求实行自主招生,注重考核素质,强调能力培养,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挖掘学习潜力。
在经济上,吉大莱院始终恪守教育公平,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坚持公益性、低成本办学思想,不办贵族学校,不办出国预备校,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变相高价卖学历,使工薪阶层子弟有可能入学,也为一批学子创设了实现梦想的晴空。
“自主招生”是国家教育部门给予莱院优惠的招收政策,给许多学生和家长一个崭新的选择,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摆脱传统思维的平等。但正是自主招生,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不是体制内、不正规的招生。常有家长问:“你们是几本?”对此,吉大莱院招生办张艺曦副主任的回答很艺术:“这要看你问的是入口还是出口。入口门槛很宽,学院要求达到统考二本线或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出口的平台很高,我们发的文凭被世界所认可。当然,我们还有更多更好的拓展的大学及其专业……”
中外合作办学专家、吉大莱院副院长张弛的观点则更值得回味:在莱院,教育增益率对学生不是平均主义,它遵循“马太效应”:“越好越好”或“越多越好”。即在学生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入口条件越高(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越好)者,出路(读研或就业)会越好;相反,在学生状态改变的情况下,流汗越多,出路越好,这一现象改变了学子的一生。
学习的“马太效应”向体制内的大学发起了挑战。在这里,不问你是几本,就看你是否努力,是否有境界和梦想。这里,从来就没有“快乐大学”的影子。2018级新生梁丁月,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写了一篇短文,开头第一句话是:“选择莱院就是选择了一条艰辛的成长之路。”她深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一名学生很有感触地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针对莱院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出长项,因材施教。很多学生感到,中学时因不是全能生得不到重视而压抑。在这里,因为一技之长而备受鼓励,在学业和交流能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两相比较,有同学感激落泪,并立志更加努力学习。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激励,实施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区别于一般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理念。个性化激励使学生们在校园满满地收获了自信和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靳磊,大一时由于专业定位出现偏颇,一度学习成绩徘徊不前。正是莱院坚守的“五负责”精神,激发了这名学子向更高目标进发的潜能。进入到国际会计专业,靳磊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从优秀进步奖开始到此后每年都能获得奖学金。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进入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如今,他已成为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战略与研究分析师。用靳磊的话说:“在莱院度过的时光,盛满了人生挥之不去的青春记忆,还有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让我如愿以偿地走向世界……”
来自哈尔滨的肖鹏,经历更为出彩。他在校期间曾自学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大四时参加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EY)在吉林大学的校园招聘,成为当年全吉大仅有的一名被该所录取者。本科毕业后,他前往北京,先后在安永、诺基亚(中国)工作。两年后,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托福110 的成绩,获得了美国杜克大学、圣母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全额奖学金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后来,肖鹏选择了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所属的凯莉商学院攻读MBA。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亚马逊总部工作,又进入沃尔玛总部、全球电商总部工作。在肖鹏看来,正是在吉大莱院,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如今,在众多校友和学子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吉大莱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发展领域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正像许多驰骋于世界大舞台的学子所说的一样,吉大莱院不仅给了他们一个国际化的视野,还给了他们充满自信的坚定理想,更给了他们走向世界的广博知识与力量。吉大莱院,令一批批学子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正当吉大莱院回顾总结20年来创立、探索、发展、创新的心路历程时,适逢全国教育大会上作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外合作办学迎来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契机,这更加坚定了吉大莱院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自信和决心。中外合作办学如何走好新时代的发展之路,写好新时代的“奋进之笔”,吉大莱院20年来潜心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案例和示范,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吉大莱院执行院长田珂博士激动而又不失冷静地说:莱院人20年来全部的努力,就是为了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样的大学是我理想的大学?”“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回顾20年来中外合作办学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宗旨,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培养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创造和坚守住我们已经取得的这份业绩和荣誉!
田珂十分坚定地表示,站在建院20周年的新起点,吉大莱院将努力按照“一个根本任务”和“两个重要标准”,办好中国特色的中外合作大学,更多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国际交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