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度的水,从莱院“沸腾”

90度的水,从莱院“沸腾”

文|何曜 


    “把90度的水烧开”,是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以下简称“莱院”)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育人理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莱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涌现出众多佼佼者,他们或许不是天才,却通过在莱院的学习,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和闪光点。他们,从莱院一路“沸腾”,一直绽放。

 

邓祉光|钻石需要多棱打磨

    邓祉光,莱院通信工程专业首批(1999级)本科毕业生,2004年赴丹麦科技大学电信科学专业留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中国智库首席顾问。

    在莱院,很多老师会经常提起邓祉光,他是学弟口中的“钻石”前辈,在专业领域方面小有成就,在丹麦的华人圈中也颇有威望,他是全欧华人专业协会联合会(FCPAE)2016年轮值主席,也是中国科协—FCPAE欧洲(比利时)海智创新创业基地副主任,是中欧生命科学联盟的创始人之一⋯⋯如今的他,每一面都熠熠生辉,他是莱院当之无愧的骄傲,而他的今天,也离不开莱院的国际化教育。

    本科4年,他比别人多了一倍时间

    坐看风云起,成竹犹在胸。比起很多在入校时还对未来迷茫的同学来说,邓祉光入学前就已经决定未来要在海外闯荡,所以他的自律犹胜他人。在2007年的一次访谈中,邓祉光谈起了自己当初的学习信念:“我不学别人在学,我不努力别人在努力,我不能比别人差,因为我并不比别人笨。”在这样的信念下,他刻苦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事实上,在莱院全英文北美课程教育体系与中国特色管理方式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下,邓祉光的奋进并不孤单。同学们寻找各种各样高效的学习方法,老师们鼓励学生间互相激励、团队协作,在批判中进步,在竞争中成长。

    学院有很多外教,邓祉光便利用课余时间和外教聊天、吃饭、购物,甚至一起旅行。他用所有的空余时间看外国大片,最初选择的电影都是地道的美音,且发音速度较慢,一开始配合中文字幕看,后来改看英文字幕,再后来去掉字幕逼着自己去听。就这样,他率先通过了语言关。

    很多同学不知道邓祉光为什么有那么多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社团,其实这缘于他精确的时间分配方法。在别人学习的时候他学习,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参加社团。他先后担任了学生会学习部长、学生会主席、科技协会主席、英语协会主席,以及学校辩论队队长等职。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邓祉光在莱院的4年已做好加倍的准备。2003年,他参加湖南卫视“新青年”职场营销招聘节目,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及湖南大学等国内高校的3名研究生共同竞争湖南地区CDMA营销经理的职位,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唯一获胜的本科生。

    批判性思维教会他如何选择

    4年莱院的学习和实践让邓祉光拥有了多方面的才能,而早已融入他骨髓的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教会了他如何在前进道路上做抉择。对于这点他深有感触,很多毕业生面对职场时的迷茫,一般不会出现在莱院学子身上。“从一开始,老师就会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做选择,如果不知道怎么选,那就先做起来。”

显然,邓祉光一直秉承着这种理念走向社会。毕业后他并没有马上出国,而是选择了在深圳工作一年,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再有针对性地为留学海外制定计划。

    2004年,邓祉光来到丹麦科技大学,面对陌生的国度他并不感到迷茫和无助,很快融入了当地环境,还参加了很多社团,如欧洲科技学生委员会(由来自欧洲30多个国家70多所顶尖科技大学成员组成,相当于学生组织的欧盟)。

    2年多的硕士学习让邓祉光深深感谢莱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模式,“莱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一是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改变,以一种前瞻性的思考、创造性的思维来应对不同问题,让我的知识不断更新,学习得更快;二是莱院多元的文化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这里有来自加拿大和美国的外教,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来华留学生,与他们的交流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而学院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法也让我非常感动。”

    我由衷地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祝愿莱院的明天更加美好,在未来能成为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成为世界知名大学。也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成就非凡,成为我以后学习的榜样。  ——邓祉光 



陈国研|这里的“狼桃”有点儿甜

    陈国研,莱院通信工程专业首批本科毕业生,后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业。现就职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不知是陈国研见证了莱院的发展,还是莱院见证了陈国研的成长。作为莱院的第一届毕业生,这个清秀的姑娘用今天所有的成绩告诉大家,当初敢尝“狼桃”撞进莱院的“叛逆”行为,成就了她从一个通信工程专业普通本科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嬗变,这个“狼桃”真的有点儿甜。 

    耐得住寂寞的千里马遇上了执着的伯乐

    1999年,出身于普通家庭的陈国研,面临着两难选择,一边是轻松地去读一个普通大学本科,另一边是选择莱院但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虽然莱院从创立之初就提倡平民化办学,致力于为普通家庭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海外求学之路,但由于其教学体系和师资,费用还是比普通大学高了不少。进莱院纯粹是一种“叛逆”,陈国研忆起当初的选择,仍然十分感慨。虽然前途未知,但新颖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强烈地吸引着她,让她仿佛看到一条通往世界高等学府的康庄大道。当然,她深知这条路不会轻松,甚至要负重前行。

    所幸,陈国研选对了。在过语言关的阶段,李树家院长就发现在她小小的身躯里隐藏的巨大能量。用陈国研自己的话说,她“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也许可以搞科研。李树家院长非常支持她的想法,鼓励她在学业上继续深造。就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晃春秋已四载,陈国研以GPA 3.98/4的全优成绩毕业,被直接保送到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并拿到了助教奖学金。

    一位位伯乐指引人生之路

    回忆起在莱院的时光,陈国研眷恋而感恩,“李树家院长是我此生遇见的最好的一位院长,就好比千里马遇伯乐,他给我鼓励和信心,支持我走到今天。”

    陈国研不止一次提到伯乐这个词。可能未必每个初入莱院的学生都是千里马,但在一位位伯乐的指引下,他们的才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

    虽然以优异的成绩攻克了语言关,但是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后,陈国研仍会感到以非母语思维去理解消化那些专业知识有些吃力。陈国研对当时教电路的美国老师罗伯特的板书印象十分深刻,因为如果英语不是特别好,那么记下这些板书的内容就有决定性意义。她知道,如果连电路这样的基础课都学不扎实,之后的成绩就无从谈起。

    提起大四的课程,陈国研不禁菀尔,因为当时她十分不解,一个纯理工科学生为什么要修习一些文科课程。然而,当她来到巴黎六大,在恶补法语和融入当地人生活时,之前所学的关于法国文化的知识从记忆中苏醒,并很快派上了用场。她从内心开始感激当初的课程设置,也感恩莱院几位恩师对她的人生指导,让她从一个有点儿木讷的理科学生变为一个开朗健谈、有着国际视野的学人。

    只要坚持,没有翻不过去的山

    让陈国研感到受益终身的,还有从莱院学到的拼搏和坚持。全英文的北美课程体系被莱院引入后,结合中国学生的情况,莱院选择用比普通大学还严谨很多倍的教学进度和方法,让学生先去攻克语言关,像中小学老师一样去严格督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人生就是要拼搏,攻克一门语言就像翻山,只要你坚持,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于是,陈国研拼下来了,也养成了拼搏的习惯。从中国到法国再到加拿大,她把贵在坚持和持之以恒作为一生的信条。如今的陈国研欣然接受着每一个科研项目,微笑着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作为莱院的第一届毕业生,我要感谢莱院的每一位伯乐,他们不仅给了我们最大的重视,还为我们指引了正确的奋斗方向。毅力、勤奋、耐心,为成功基石。  ——陈国研

 


汤亚宸|可上星河揽月,好问“电码”沧桑 

    汤亚宸,莱院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后在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业。现在国家电网所属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汤亚宸是别人眼中的神童,上高二时就开发出“字音码汉字键盘输入法”(宸光码),获得了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本有机会被保送武汉大学,却在因缘际会下最终选择了莱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管是打开一扇门,还是关上一扇窗,能够主宰未来的从来都是人们自己。汤亚宸没有按照预定轨道行进,而是拐了个弯来到了莱院。在这个别人眼中的非名校里,汤亚宸享受到学院的优渥资源,实现了自己的全新跨越。

    换个方向提升自己

    与武汉大学失之交臂,汤亚宸心情有些暗淡,然而来到莱院一段时间后,他却发现了另一种“意义”。在莱院,他不仅可以和吉林大学的学生共享教学资源,还享受着全英文北美课程体系教学带来的语言优势,加上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切似乎好了起来。如今问起汤亚宸,他总是说,来到莱院读书是他人生中最好的安排。

    莱院特别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总体素质提升,老师一直告诫汤亚宸,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于是他给自己定下目标,学习社交七三开,七分时间专注于学习研究,三分时间提高自己的社交、管理、策划和执行等能力。他和室友一同创业,联系商家让电子产品走入校园做成“科技展”,并以优惠的价格进行售卖。沿着这条路,他们成为了学院里有名的“财富猎手”并实现了经济独立。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莱院鼓励创业、让利学生、塑造学生管理策略的开放式学院管理氛围。

    不仅如此,莱院还设置由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助教辅导员的成长项目,汤亚宸在担任学生辅导员的过程中飞速成长,学会了如何有技巧地和同学们沟通交流。一学年下来,他掌握了全套的学生管理经验,加上之前的商业管理经验,他成为了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对他来说莱院是一个宝藏,只要你善于挖掘,处处都能碰到“宝”。

    最大限度发展爱好

    莱院有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机制,汤亚宸担任了学院科技协会的副主席,被推荐到吉林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参观学习。进步的空间总是很大,一切都需要不断探索。于是他废寝忘食地泡图书馆、学专业课、做实验、找老师求教,忙的像个陀螺。在学校辅导员的建议下,他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之外,同时学习其他交叉学科的课程,以及文史哲知识,不断沉淀、扩展自己。通过将各种知识的融合应用,完美践行了莱院以应用型学习为主兼顾研究型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汤亚宸看来,莱院所给予他的国际视野与思维模式是最让他欣喜的。为了有朝一日去看更大的世界,大学4年中,他拼命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专业前10名。毕业那年,他同时获得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爱荷华州立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密歇根理工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完成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

    2019年9月,汤亚宸来到位于美国加州的中国国家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美国分部)工作。虽然身在国外,但他始终忘不了莱院“做立足中国的世界公民”这句话,他希望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作贡献。就如他曾写的一首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庭前镜湖水,春风不减旧时波。”家国情怀是莱院人身上永远抹不掉的印记。可以说,从宸光码开始,汤亚宸在科研的道路上一路攀升,用电码、用努力、用在莱院所获得的综合能力,画出一位科研少年的成长图画,也画出了他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作者系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副院长、本刊长春特约主编)


 

关注并利用当今的先进技术,为自己的创造开辟出优质的环境;学会思考,批判性地看待问题,开阔自己的视野,注重实践理论的结合;给自己信心,设定更高目标,要勇于走到世界的前沿,勇于超越自己的老师,这便是莱院学子该有的实力与魄力。  ——汤亚宸


2021年4月30日 10:20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