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科教育 发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 2018中外合作办学校长论坛在长春举办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9月16日-17日,由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主办、神州学人编辑部协办的“2018中外合作办学校长论坛”在长春举行。
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学者,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5所独立中外合作机构,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等13家非独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负责人,吉林省教育厅和长春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其他各方面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以“回归本科教育 以本为本 发展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为主题,通过5个主论坛、20余场精彩演讲,展开了多角度的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共同探索中外合作办学、重塑本科教育、一流大学建设等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精彩纷呈、亮点迭出。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熊建辉博士以“改革开放40年中外合作办学之路”为题,分享了他对教育对外开放、中外合作办学40年来为中国教育带来的改变等方面的最新观点和研究成果。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论坛上,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华长慧从建设高水平大学这一问题入手,分享了近年来他对“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理论研究成果。
中外合作办学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探索、改革、创新,这是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在实践中外合作大学发展之路上收获的关键词。在他看来,要培养一批能够连接中国和世界的新生代纽带。中外合作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在学习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能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道路、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人。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说,全球化时代,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教育也必须发生变革,我们需要以重塑教育、重新定义大学来构建适合于未来的人才结构。西交利物浦大学在第一个10年里已实现将模式由教授知识转为帮助学生成长,现在正在探索第二个10年的2.0版:培养未来站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肩膀上的人才及探索未来大学的发展途径。
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常晓林在演讲中,从回顾孔子所提倡的六艺教育到现在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再到世界教育多样性,对大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他说,教育要面向未来、应对变化、引领创新,而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其核心是本科教育。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简要介绍了学院成立的背景以及发展状况。他说,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接以方优势资源,同时也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在谈到学院的本科教育时,林丹明表示,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夯实基础,帮助他们“打开嘴巴”,学会提问,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吉林大学莱姆顿学院执行院长田珂博士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优质外部资源,坚持做优质教育。他说,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好”人,更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入手培养“能”人,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应该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土应用。
本次论坛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郑州大学国际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都柏林国际学院、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药工程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等机构的相关负责人,还就“中外合作办学与一流大学建设”“重塑本科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与国际化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经验分享”等议题,以主题演讲、经验分享、优秀案例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与会者表示,将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继续打造好这一特色论坛平台,更积极地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和途径,加强本科教育,融入“双一流”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向世界展示和提供国际合作办学的中国理念、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